蜂膠是蜜蜂采集植物的樹膠,并混入其上顎腺分泌物和蜂蠟經蜜蜂咀嚼調制而成的一種膠狀物質,共有300多種化合物,有豐富的黃酮類純合物、萜類、芳香酸與芳香酸酯、氨基酸等藥理活性成分。中國藥典2010年版,功能補虛弱,化濁脂,止消渴,外用解毒消腫,收斂生肌。用于體虛早衰,高脂血癥,消渴,外治皮膚;皸裂,燒燙傷。由于不同產地植物不同,蜂膠的化學成分有很大差異,這就決定了蜂膠的藥理活性也具有多樣性。
1、抗炎作用
胡福良等研究發現蜂膠醇提和水提液能對不同炎癥病理過程中出現的滲出,腫脹、白細胞聚集和增多均具有抑制作用,對角又菜膠致大鼠胸膜炎能明顯對抗胸腔滲出液增多,抑制中性粒細胞增多的趨勢,明顯減少胸腔滲出液中蛋白質的含量。其作用機制可能跟降低炎癥部位的PGE2和N0的產生,降低NO和前列腺素間的相互作用,減少各種蛋白酶的激活效應等方面有關。
蜂膠能明顯對抗油酸加脂多糖致大鼠急性肺損傷引起的肺水腫,對抗中性粒細胞的升高,減輕炎癥反應的發生程度,明顯抑制NF.KBp65的表達及活化,作用機制可能跟抑制炎性細胞游走、抑制NF.KBp65的活化活性有關。
蜂膠還能減輕大鼠佐劑性關節炎模型局部組織的炎癥反應,對大鼠關節炎滲出液中IL.6和PGE2,的產生有顯著的抑制作用,而對IL.2和IFN.憮明顯影響,其作用機制可能是通過抑制單核巨嗜細胞的活化和分化發揮抗炎作用。
2、抑菌作用
申慧亭等采用瓊脂挖溝法與瓊脂絕對濃度法研究蜂膠的抗菌作用,發現其對金黃色葡萄球菌、鏈球菌、結核桿菌、傷寒桿菌、大腸桿菌等20多種常見致病菌有明顯的抗菌活性,且這種作用不受實驗方法的影響;蜂膠超聲波乙醇浸提物和超臨界萃取物對常見致病菌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枯草桿菌、蠟樣芽孢桿菌、黑曲霉、黃青霉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茵效果,其中對金黃色葡萄球菌、蠟樣芽孢桿菌抑茵效果較好。
周建新等用蜂膠乙醇提取物進行抗菌實驗也證明,蜂膠對大腸桿菌、福氏痢疾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具有抑菌作用,而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桿菌抑制作用最強。此外蜂膠對白喉桿菌III,甲型鏈球菌和乙型鏈球菌等均有抑制作用。
3、免疫調節作用
于曉紅等采用氫化考的松免疫功能低下小鼠模型(Hc小鼠模型),觀察蜂膠乙醇提取液(EEP)對Hc小鼠的免疫功能的影響,結果表明,EEP能增強小鼠體液免疫功能,提高溶血索含量,增強小鼠巨噬細胞吞噬功能。
4、抗腫瘤作用
高春義等觀察了蜂膠提取物對移植了S180肉瘤小鼠免疫功能的影響,表明蜂膠提取物能使胸腺/體重比值增大(P<0.05),W-BC(血白細胞計數)維持在正常水平,脾細胞殺傷腫瘤細胞能力增強(P<O.05)。
動物實驗表明,蜂膠還可抑制由化學致癌176物誘發的腫瘤。韓國學者1999年報道了,Sigma蜂膠對人腫瘤細胞有明顯的誘導凋亡作用。我國郭秀嬋等也證實國產醇提取蜂膠對HepI1人肝癌細胞在體外有很強的殺傷作用。
5、護肝作用
1977年,卡明斯基等人報道,蜂膠提取物能夠提高大鼠肝臟中琥珀酸脫氫酶、還原性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棱苷酸磷酸酶、葡萄糖.6~磷酸酶、三磷酸腺苷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從而促進肝細胞的能量代謝及蛋白質、核酸的合成。
1991年,Hollapds等人研究報道,蜂膠中的黃酮類物質對肝有很強的保護作用,能夠解除肝的毒素,減輕肝中毒;研究還表明蜂膠中的木脂素可以改善毒物對肝臟的影響,促進肝功能恢復。萜烯類物質有降低轉氨酶作用,對四氯化碳引起的大鼠急性肝損傷有明顯的保護作用,可促進肝細胞再生,防止肝硬化。
1994年,Gon.zalez等人研究還發現,蜂膠的解毒作用與N.己酰半胱氨酸的解毒作用相似。
1996年,日本醫學工作者山本倫大報道,服用蜂膠不僅能使乙肝病毒指標轉陰,護肝解毒,降酶,促進肝細胞再生,同時對肝硬化也有良好的治療作用。近年來我國學者劉麗波和曹煒等也分別在動物實驗中再次證實了蜂膠抗氧自由基和護肝作用。
臨床研究方面:呂淑蘭等采用復合用藥對照法,即在護肝藥物綜合治療基礎上,治療組加用日本產蜂膠、對照組加安慰劑治療慢性乙型肝炎。結果治療組有效率為78.6%,總有效率875%;對照組分別為46.4%和60.7%。表明蜂膠對慢性乙型肝炎有一定治療作用。
6、毒副作用研究
南通醫學院藥理教研組試驗:小鼠灌服15%蜂膠淀粉混懸液的急性半數致死量(LDS0)為2.7g/kg;家兔亞急性毒性試驗每日喂服蜂腔粉2.7g/kg,連續給藥30天后,觀測對血清谷丙轉氨酶、血尿紊氮及肝、腎、心、肺等組織均無明顯影響,喂藥過程中亦束發現家兔有何異常。
來源:《科教導刊(電子版)》2016年 第14期
作者:歐陽日威、譚奇良、方科凌、周嘉麗、王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