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蜜結晶是葡萄糖圍繞結晶核形成顆粒,并在顆粒周圍包上一層果糖、蔗糖或糊J的膜,逐漸聚結擴展,而使整個容器中的蜂蜜部分或Q部形成松散的固態狀,即蜂蜜結晶。
蜂蜜結晶是蜂蜜的一種自然現象。蜂蜜的結晶,實質上是葡萄糖從蜂蜜中析出被分離的一種現象和過程。從分子論的觀點來看,在蜂蜜里葡萄糖分子本來是毫無秩序地運動著的,但蜂蜜里葡萄糖超過它的溶解度,成為過飽和溶液時,就有一部分葡萄糖分子在蜂蜜里開始有規則地運動、排列起來,形成一個微小的結晶核,成為一個結晶的中心,更多的葡萄糖分子有規則地排列在它的各面,逐漸形成較大的晶體,從蜂蜜里分離出來,這就是蜂蜜結晶。
影響蜂蜜結晶的因素
1 蜂蜜結晶速度與溫度的關系
蜂蜜在13~14℃時,Z容易結晶,若低于此溫度時,雖然葡萄糖的過飽和程度加大,但由于蜂蜜中果糖、麥芽糖、糊J和膠狀體物質等在低溫下的粘滯度和密度卻大大提高,從而降低和阻礙結晶核的運動和擴散作用,結晶反而遲緩。若高于此溫度,蜂蜜的粘滯度雖然降低了,但是葡萄糖的溶解度卻提高了,從而減少了溶液的過飽和程度,也使結晶變慢,甚至使結晶融化。
2 含水量與蜂蜜結晶的速度
不成熟的蜂蜜由于含水量高(一般超過26%),過飽和程度低,結晶的速度變慢,有的不能Q部結晶,由于蜂蜜的粘滯度小,結晶的葡萄糖沉到容器底部,其它稀薄的糖液浮在上層,成為液、固兩相、即半結晶狀態。這種增結晶的蜂蜜中結晶的那部分葡萄糖只含9.1%的水分,其它未結晶部分的含水量就相應增高。同一花種的蜂蜜,其含水量低的結晶快,含水量高的結晶慢。甚至不結晶。
3 不同蜜源的蜂蜜,結晶的速度、程度和形態
一般葡萄糖、蔗糖和松三糖含量較高的蜂蜜,容易結晶,如油菜蜜、葵花蜜、野壩子蜜、鴨腳木蜜以及一些甘露蜜等。而含果糖、麥芽糖、糊J和膠體物質較多的蜂蜜則不易結晶,甚至永遠不會結晶。如C度較高的槐花蜜、棗花蜜等。
4蜂蜜結晶的形態
蜂蜜結晶的形態有油脂狀、細粒狀、粗粒狀之分。若結晶核的數量多且密集,在形成結晶的過程中很快地Q面展開,就形成了油脂狀;若結晶核稍少,結晶又快,就形成細粒狀;若結晶核的數量少,結晶又慢時,每個結晶核都有足夠的葡萄糖分子使其成分起來,這樣就能形成粗粒狀或塊狀結晶。不同品種的蜂蜜結晶盡管有各種各樣的形態,但都不會影響其內在質量,只是物理性狀不同而已。
5 結晶的形成
引起和形成蜂蜜結晶的主要因素是蜂蜜中的葡萄糖、蔗糖、松三糖等,它們是以固體溶解后存在于蜂蜜中。蜂蜜又是由多種糖混合組成的過飽和溶液,當這些固體溶質的糖比量超過其它液態糖的一定比率,以及超過蜂蜜中所含水分的溶解度時,在一定的條件下(溫度),結晶即很快產生。蜂蜜的結晶主要取決于葡萄糖和果糖之間的比量,也可以說是葡萄糖所占還原糖的B分比例。一般來說,當葡萄糖含量與果糖含量相等(1:1),結晶緩慢;當比例為1:1.2時,一般不出現結晶;當比例為1:0.9時,結晶很快出現。
綜上所述,蜂蜜結晶是葡萄糖圍繞結晶核形成顆粒,并在顆粒周圍包上一層果糖、蔗糖或糊J的膜,逐漸聚結擴展,而使整個容器中的蜂蜜部分或Q部形成松散的固態狀,即蜂蜜結晶。因此,蜂蜜結晶是一種正常現象,對其營養成分和應用價值毫無影響,也不影響食用。假蜜是不結晶的。蜂蜜是糖的過飽和溶液,在貯藏過程中大部分都會有結晶析出,產生分層或成固體,從而影響蜂蜜的感官性狀及商品貨架性能。商家就投消費者所好,對蜂蜜進行加工(破晶核工藝),通常用200目以上的濾網濾除大量的蜂蜜結晶核,通過加熱使之融化以去除,使之不結晶或少結晶。還有的不良廠家在蜂蜜中直接摻入麥芽糖漿使蜂蜜YJ不結晶!